踢腳板,又稱腳踢板或地腳線,是室內設計常見的飾板,其目的是將垂直的牆面與水平的地板做銜接的過場處理,不僅用于收繕與修飾兩個界面的交接處,更是一個重要構造點。別小看踢腳板,它的形式顏色材質,都是學問,除了裝飾美觀之外,更重要的是保護并遮蓋地面與牆面的接縫,使牆體與地面的結合更為牢固。細膩一點的裝潢,在天花板與牆面間的兩個空間,也是靠著踢腳板(此處稱牆面飾板)來過場。
這個踢腳板的功能,同樣可將其概念延伸應用于平面或包裝視覺設計。包裝是立體的設計品,如能在兩個界面或獨立訊息面的邊界過場之處,融入踢腳板的小技巧,這樣細膩的處理手法肯定會加分。
眼球在追蹤一個平面上的視覺訊息,會很順暢地以水平或垂直的方向移動,突然的另一個平面(空間)的出現,如沒有踩剎車的機制,可能會交互影響后產生錯視。一個商業設計,每個環節都是有限的價值,若沒處理好,包裝所要傳達的訊息無法正確順暢傳播,便失去了設計的功能,這踢腳板正可視為包裝每一個面的過場機制。
至于包裝上常用的色帶或飄帶,都可定義為視覺上的踢腳板嗎?那倒不一定。對于視覺上太多裝飾元素、或是少一條多一條都無所謂的設計物件,不在我們討論范疇當中,如果這個「踢腳板」的設計具有不可或缺的「配角」地位,那就有其功能存在。中國文字有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設計原理不也同樣沿用這六書的概念嗎?將室內建筑的「踢腳板」轉注平面設計當中,也是「向物學」的道理,創意靈感來自于生活的四面八方,許多事情自然能融會貫通。
設計物件是不是或有沒有「踢腳板」,其定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設計師在動手設計之前,必須先把所有元素都想清楚,明白自己為什麼做這套設計方案,想要為這個商業產物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最應該釐清的重點。不少設計師花時間在電腦上左挪右移、為了表現自己的設計能力而加了線條色塊PS技巧等不知所云的元素,似乎成了一種設計趨勢。恰如其分與穠纖合度的設計作品,宛如天邊一道彩虹,可望而不可及。是設計教育問題?還是個人品味差距?抑或市場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