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于各種體制、各種經濟形態、各種消費群體的同時并存,致使中國市場成了世界各國包裝文化和包裝產品的大雜燴。在大型超市里,風格各異的包裝產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代表中國本民族設計風格的產品卻極少且普遍缺乏個性和人性化設計,一言以概之,中國包裝設計市場處于整體無規律狀態。 中國消費群體特征 中國民眾的特點:中國的消費者非常好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學習的能力也非常強,但是由于中國全面開放的速度太快,思維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受到了各種外來文化的強勢入侵,導致整個民族處于群體無意識狀態,在民族性與國際性的沖突當中,無所適從,使民族品牌和民族文化短期內處于抑制狀態。
中國與歐洲設計的差距 生存環境差異:經濟與文化上的優勢使歐洲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處于高端市場,可以不斷地輸出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產品來進入第三世界國家以獲利。而中國則處于世界經濟產業鏈的低端市場,被定位在產品加工和復制環節,致使民族企業處于低迷狀態,無法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播,更無從談起設計的民族性。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現在正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民營經濟,如中國廣東和浙江、江蘇等地區的民營企業,雖然起點較低,但發展的速度極快,而且以跨越式發展向世界經濟看齊。這些民族企業的崛起,為中國的民族產業找到了方向,讓中國的整個群體確立了信心、建立了對民族品牌的忠誠度。 設計理念不同:由于歐盟經濟一體化,可以在歐洲各國的大型超市,看到歐洲各個國家的產品,它們一般都共同遵守一些國際標準,而同時又保持著自己的民族風格,我們可以根據各國獨特的風格很清楚地辨別出英國產品、德國產品和法國產品。中國同行則過多的摒棄自己的民族性,以對海外產品的概念化模仿為榮,錯誤的詮釋了現代商品包裝的理念。 知識產權體系:世界發達國家如歐洲有比較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維護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不被侵權,從政策上保證了設計的執行。而中國相關體系和制度尚在完善終,一些小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模范和抄襲成為主流。
人才結構組成:專業設計學院、專業設計團體和專業設計組織在國外非常活躍,而在中國近年來才剛出現一些松散的組織和高校,如設計專業、設計協會、設計沙龍等,這些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設計周期: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消費周期不同,一般歐洲設計更新換代的周期是5-6個月,而中國則是1-2年,設計本身必須在否定、推翻和改變中得到提升,所以周期性長短也對包裝設計的發展起了主要的推動作用。 市場細分:在歐洲,個性化設計成為主流,不僅是不同品牌需要通過設計來區分,即使同一品牌產品的不同類型也必須以設計來區分其不同的特性,設計成為詮釋產品細微而獨特特性的手段之一。而中國情況則正好反之,中國產品品牌界限和產品細分不明確,甚至不同品牌產品的設計亦趨于雷同。
中國包裝設計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它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文化、貿易等各個領域的通力合作會帶來中國消費群體的迅速成熟,帶來配套的包裝產業的發展,帶來知識產權等相應法規的完善,帶來世界各國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中國的包裝設計市場也將在這一變化中快速發展。但是它同樣會面臨著挑戰,這個挑戰來自歐洲、日本、美國等優秀外資包裝設計公司的競爭壓力,因為無論是中國本土設計公司還是外資公司,其目標群體都是一致的,即為中國的消費群體服務,而外資企業在設計歷史、設計經驗、設計理念上都非常成熟,也非常愿意把中國的文化融入到本國的設計經驗中以更好地為中國的消費群體服務。那么,中國民族設計產業在這種挑戰面前又將如何呢?這是所有這個行業和關注這個行業的人必須去認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