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快遞業拉動的下游包裝產業規模已超過百億元。隨著又一年“雙11”,快遞行業又迎來一輪業務高潮。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使用不環保的劣質包裝材料,以及包裝回收再利用難等,禁錮和阻礙著快遞業的綠色發展。如何打破這一瓶頸,已經成為快遞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雙11”再掀快遞狂潮 綠色包裝已成大勢所趨
有消費者曾在網上購買了一只玻璃水杯,當他拿到“寶貝”時淚奔了。商家怕杯子在運輸環節破損,就把杯子連同包裝盒一起,用膠帶里三層外三層裹了個結結實實,如同一只粽子。最后他拿來了剪子、刀子,甚至鉗子,費了好大勁,水杯才露出真容。
這樣的包裝,網購達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有人還特別發明了針對快遞包裝的“開箱神器”,在淘寶上售賣。據了解,由快遞業拉動的下游包裝產業規模已超過百億元。
隨著“雙11”,快遞行業又迎來一輪業務高潮。海量快遞所帶來的如包裝材料不環保、浪費驚人、污染環境等問題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快遞層層包裝為哪般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按照平均每票快件使用1米長膠帶來計算,2015年,全國快遞業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繞赤道425圈。
報告還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
對于電商企業來說,層層包裝是無奈之舉。“快遞公司每天有幾千件收發量,一件網上商城售出的商品,從賣家到買家要經過7道程序周轉,商品需經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反復運輸,這個過程中造成外包裝破損在所難免。”一位經營化妝品的電商負責人表示,不多在包裝箱里塞進點填充物,運輸途中如出現破損,損失的不只是貨品,還會面臨買家給的差評。
對賣家和消費者來說,多一層包裝就多一重保障。作為網絡賣家,客戶的評價對生意好壞至關重要。因此,為防止運輸中的損壞,只好在包裝上多下功夫。調查發現,大多數網民都知道快遞過度包裝會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但他們同時認為,“金鐘罩、鐵布衫”式的包裝令人放心。
根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不斷刷新紀錄,累計完成211億件,年底有望突破300億件。與此同時,快遞生態鏈的綠色發展之路卻任重道遠。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使用不環保的劣質包裝材料,以及包裝回收再利用難等,禁錮和阻礙著快遞業的綠色發展。
誰來為環保材料買單
綠色快遞包裝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問題。
“環保材料雖好,卻無法避免成本上升的現實問題。”菜鳥網絡CEO章文紅曾做過調查:一個不可降解的塑料袋8分錢,而一個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其4至5倍。高成本導致推廣難,誰來買單成為問題的焦點。
章文紅建議,由政府、商家、物流企業、物流平臺、消費者“5方聯動”,共同成立綠色基金,補貼相關費用。
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介紹,部分消費者愿意自掏腰包使用綠色可降解材料來包裝產品。不少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也在努力降低環保材料的使用成本。
據悉,申通快遞在各網點推廣重復使用的環保編織袋,最高能使用50次以上,編織袋上裝有芯片,可實現信息追蹤。順豐速運也在中轉場地逐步使用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帆布袋。經測試,一條帆布袋能夠重復使用約20次、成本為15元左右,平均使用成本可以降到0.75元每條,甚至更低。
京東商城總監高宇表示,京東在全國有200多個倉庫,可以直接本地化配送發貨,減少了中間環節,避免過度包裝、不規范包裝。而在北上廣三大區域啟動的紙箱回收策略,實現了紙箱的循環再利用。目前京東有10%的紙箱被二次利用。
今年6月,菜鳥網絡聯合國內外32家知名物流企業結成了綠色聯盟,啟動了“綠動計劃”,推動物流業向低排放、無污染、可循環發展。聯盟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替換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通過使用新能源車輛,可回收材料、重復使用包裝,建立包裝材料回收體系等舉措,爭取使行業總體碳排放減少362萬噸。
如何助力綠色快遞推廣
快遞業經過10年發展,已經解決了用戶點對點、門到門的投遞,實現了規?;l展。同時,也引發了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
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江明發認為,快遞服務的終點在民生,痛點在末端,切入點在綠色。推廣綠色快遞,應從綠色包裝、綠色投遞、綠色通行方面進行創新。
綠色包裝方面,要著眼綠色發展,積極推廣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新材料在行業中的應用,減少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等環節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消耗。同時,引導快遞企業建立包裝袋回收點,配合生產企業設立廢舊包裝回收設施,實現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
綠色投遞方面,重點支持與綠色發展有關的技術研發,支持新能源車、綠色物料輔料、建筑節能等項目在行業內開展試點,增加易于循環利用的環保包裝。據悉,國外已有廠家生產出更易回收處理的紙球,原料就是廢棄的紙張,經過簡單加工后成為球狀,在具備防震、重復使用功能的同時,又可回收處理。
綠色通行方面,發展統一配送、共同配送,促進運輸車輛節能減排。利用大數據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優化運輸投遞路線設計,提高運輸效率。